德语学院成功举办“文化技术”系列讲座
2022-12-15  

由四川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文学虚拟教研室、文化学研究所和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文化技术”系列讲座分别于10月28日、11月12日、11月26日、12月3日晚19点通过Zoom平台开讲。此次系列讲座嘉宾为德国鲁尔大学虚拟人文学院研究员ChristophEngemann博士,主持人由川外冯亚琳教授担任。

Engemann博士在第一讲中对课程安排和“文化技术”概念做了简单介绍之后,着重围绕德国重要媒介学理论家弗里德里希·基特勒(FriedrichKittler)展开讲解。通过介绍基特勒媒介学著作成书的相关历史,对德国媒介学的开端与发展进行探讨。Engemann博士首先讲述了基特勒媒介理论诞生的历史环境,以及介绍了基德勒三部重要著作《将精神驱逐出精神科学》《话语网络1800/1900》和《留声机、电影、打字机》,由此阐明媒介技术在历史文化环境的变迁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二讲的主题为“1950年以前的媒介理论”,主要讨论本雅明1935至1936年成书的著作《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此时电影、报纸以及收音机已然成为了大众媒介,️尤其电影院作为公共场所为大众提供观影场所,即在电影院的观影行为不再是私人的,而是大众的;大众在共同的观影空间内有着同样的美学体验,共同鉴赏电影,因此对艺术的消遣性接受逐渐取代了凝神专注式接受。

第三讲的第一部分介绍了法兰克福学派阿多诺和霍克海默于1944年出版的著作《启蒙辩证法》。Engemann博士围绕着《启蒙辩证法》中“文化工业”(Kulturindustrie)这一重要概念,阐明文化产品的商品化和消费化剥夺了艺术本应具有的批判功能,进而揭示生产文化商品的过程暗藏了政治的操纵。

第二部分则主要围绕麦克卢汉及其重要作品《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1964)展开讨论。媒介既是讯息,又是人的延伸,即媒介是身体器官的廷伸,是感官的延伸,同时也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这些延伸不仅在不同的层面上对人类社会产生影响,也在各个国家中占据着不同的主导地位,从而导致了不同文化的产生。

最后一讲中Engemann博士梳理了自1989年柏林墙倒塌后德国媒介学(Medienwissenschaft)专业的建立与发展史,并指出除柏林之外,魏玛、锡根亦为文化技术研究的重要阵地。在此基础上,Engemann博士重点介绍了身体媒介、身体技术(Körpertechnik)、操作链(Operationskette)等核心概念。此外Engemann博士还引入文化技术学者本恩哈特·齐格特(Bernhard Siegert)将网格(Raster)作为文化技术的范例展开讲解。参与讲座的老师和同学在此期间收获颇丰,对“文化技术”和媒介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