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德语文学课程虚拟教研室”启动仪式成功召开
2023-07-15  

2022年7月4日,获批教育部第二批试点建设单位的德语文学课程虚拟教研室在腾讯会议平台上举行了启动仪式。仪式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致辞环节,第二部分是学术报告,来自四川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二十多所国内外高校的百余位师生在线参与了此次启动仪式。

致辞环节由四川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院长李大雪教授主持。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董洪川教授首先致辞,他肯定了德语文学课程虚拟教研室的前期筹备工作,强调德语文学课程虚拟教研室具有跨学科、跨院校、跨国界的特点,建设内容具有前瞻性和专业性,相信教研室能联合众多高校德语人才,凭借教育部提供的线上技术平台,一定会取得卓越的教学和研究成果。

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德语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副书记、副校长贾文键教授在致辞中首先肯定了四川外国语大学对德语文学课程虚拟教研室创立做出的努力,认为这是令全国德语专业瞩目的重大成果,也给了其他高校巨大的鼓舞。与此同时,贾文键教授衷心感谢冯亚琳教授对德语文学课程虚拟教研室做出的贡献,并对德语文学课程虚拟教研室的发展提出了四点希望:创新教学形态,形成教学新思路、新方法、新形式;加强教学研究、专业水平建设;共建优质资源、丰富教学经验;加强教师培训,推动德语人才模式发展。

德语文学课程虚拟教研室副主任、复旦大学李双志教授从自身经历出发回顾了与四川外国语大学德语专业的交流与合作。他认为,从线下的亲身体验到线上的云端相遇,川外德语专业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德语文学课程虚拟教研室依托强大的信息技术,给众多德语学者以及学子提供了友好交流探讨的平台,李双志教授希望大家能借助虚拟教研室的平台,实现德语文学在长江流域以及国内外的学术资源共享共赢,连接江南与江北,连接中国与德国,乘风破浪,不断向前。

最后致辞的是虚拟教研室主任、四川外国语大学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心欧洲文化研究所所长冯亚琳教授,她首先感谢了来自全国多所高校四十多位同事的加盟,表示德语文学课程虚拟教研室将在教育部提供的数字化技术支持下,加强国际国内科研学术交流,探寻德语文学教学模式的创新,编写高质量教材,建立文献数据库;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促进教研相长,积极推动文化学视角下的德语文学研究的丛书出版工作,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促进全国德语文学教学和研究蓬勃发展。

学术报告部分由虚拟教研室副主任、四川外国语大学张赟副教授担任主持。德语文学课程虚拟教研室副主任、中山大学德语系主任杨劲教授作了题为《有故事的身体动作——文学与艺术中的姿势》的报告。杨劲教授以国内外著名的抒情诗歌、小说和戏剧文本为例子,结合不同理论家关于“姿势”的论断,说明姿势是心绪氛围“精神化”的象征表现,具有增强文字表达的画面感和表现力、丰富其意义内涵的作用。报告结合艺术画作、照片和文本,讨论了手势与语言的关系:一方面手势比语言表达更直白、更简洁明确;另一方面手势也可能意义含混、比言语更模糊暧昧。杨劲教授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姿势具有的特征:身体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视觉性、审美性;表达性以及与之相关的模仿性、表演性;表意性以及与之相关的沟通性、象征性。

德语文学课程虚拟教研室常务副主任、四川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郑萌芽副教授题为《高山、平原与森林——荣格尔<大理石悬崖上>的风景书写》的报告从文本的空间编排、几何图形、语言景观三个方面出发,指出文本展演的空间结构呈现自上而下的立体维度,使用法文单词、古词和新词行文的文体风格也是叙事自我赋予语言秩序的过程。风景作为时代形态的投影,完成了文本内外双重意义上的叙事,作家荣格尔由此建构了有序失序共生辩证的景观世界。

两场报告引发了在线师生极大的兴趣和热烈的反响。最后冯亚琳教授再次感谢大家对德语文学课程虚拟教研室成立的关注与支持,并且对近期即将举办的教研和学术活动做了预告。至此,德语文学课程虚拟教研室启动仪式顺利结束。

(德语学院:卢键张瀚尹

附图:

图/文:德语学院


关闭窗口